|
當前位置:首頁 > - 行業新聞 |
互聯網時代創業者該如何生存?
|
發布時間:2015-7-14 9:49:22 來源:互聯網 瀏覽次數:2364 |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急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互聯網作為一個時代已經到來。未來,不會有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分,取而代之的,將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思維的較量與融合。借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概念,用互聯網思維來做離互聯網最遠的事情,就是在以“降維”的方式攻擊低維文明,尚未動手,勝負已定。
什么是我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呢?
互聯網思維之一:功能成為標配,情感成為強需
工業時代的價值網崇尚科學,然而,工業時代發展至今,我們發現科技進步的速度與幸福感增長并不合乎比例,這印證了《創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術進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并且“技術越進步,產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將越短”,邏輯推導到極致,產品周期會無限趨近于零,這也意味著功能體驗已經沒有最優,消費者對情感體驗的需求超過對功能體驗的需要,審美將代替科技成為互聯網價值網最重要的性能屬性。
產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產品優秀并不等同于技術領先。功能屬性自然是產品的必需屬性,但情感屬性已然上升為優秀產品的標配。當我們心甘情愿為iPhone付出高價時,并不是因為它更豐富的功能,大多數人,僅僅是在為其出色的設計與體驗帶來的心動感買單。
互聯網思維之二:中間成本趨零,二次打擊盈利
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成本大大縮減,“一切行業皆是媒體,一切內容皆是廣告”。優秀的產品可以讓企業直接連接用戶,獲知用戶的確切需求,擺脫對廣告、渠道以及庫存的依賴,繼而可以做到消除中間成本,以成本價銷售商品,使商業模式更具黏性與競爭力。比如小米與特斯拉,通過社會化媒體接觸用戶,通過自有電商平臺銷售產品,并與用戶形成有效互動,根據用戶預訂量分批生產產品,從而實現“零廣告費、零庫存、零渠道費”的成本結構,這對于傳統廠商來說則不可想象。
而企業可以趁勢讓利給消費者與用戶,以后續遞延利潤的方式來獲得盈利。比如京東的實物銷售毛利率趨近于零,但計劃從在線金融獲得70%的利潤。從實物交易到在線金融,即為利潤遞延,意味著企業從工業時代以商品為中心轉變為互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中心,從經營實物轉變為經營用戶,用戶成為零售商最重要的資產和變現的基礎。
互聯網思維之三:個人異端化,組織社群化
人與人的冗合度為零是互聯網價值網的第三大特征。瞬息萬變、開放融合的互聯網消解了中心,每個掌握終端的人都與互聯網相連。在極致的邏輯推演中,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與人的冗合度為零,即兩個相同的個人,必有一個被淘汰。要生存,需要將才能發揮到極致,直至異端。所謂異端,雖與主流格格不入,但不容漠視。Facebook、谷歌、蘋果、小米,在選才、用人的標準和方法上都極速趨向兩極化:要么天才,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須走人。
當個人走向異端化,才可能吸引追隨者,從而形成組織的社群化。Netflix 最為核心的觀念是:“你能為員工提供的最佳福利,是招募優秀的員工,讓他們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眱炐愕幕ヂ摼W公司相信所需要的只是幾個甚至一個頂尖的人才。因為一個頂尖的人才,會吸引一群水平相當的人,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凝聚社群。
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方式:產品型社群
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我叫它“產品型社群”。這是互聯網時代社會組織的新特征,是家庭、企業之外的一種新的連接方式。產品型社群并非互聯網文明下企業生存的唯一方式,但這條路徑是目前已被驗證且符合邏輯推演的一條路徑。
去毛利率、去庫存、去渠道、去營銷、去管理,當這些獨立的維度都降為零時,什么才是互聯網時代最為重要的維度?產品與社群。
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產品,它過去承載具體功能,現在承載趣味與情感。當企業能夠用優秀的產品連接用戶、粉絲群體,經營自身的產品社群,做到營銷和產品合一、粉絲和用戶合一時,那么就未必要通過產品直接盈利。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需要更多地接觸用戶、粉絲與市場,因此它的組織形式也注定更為扁平,將實現管理和產品合一、內部和外部合一。
小米、特斯拉、微信、滴滴打車、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KaKaoTalk、WhatsApp、羅輯思維……它們并非毫無關聯的特例,它們如此相似,其內核都是互聯網思維。它們的出現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一個降維化生存的時代,一個方生方死的時代,一個顛覆式生存的時代,一個超時空獲取資源的時代,一個審美的時代,一個靈性回歸的時代。
我們都是幸運兒,眼前的時代如此波瀾壯闊。
|
|
|
|